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围绕院校专业教学中的课程实操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训周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开展,与院校共同建设相关专业的实践、实训基地,打造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多功能化的实训基地。
拟设立35个项目。围绕院校专业教学中的课程实操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训周环节及毕业设计等环节,以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培养为目的,用专项解决方案、整体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与院校共同建设相关专业的实践、实训基地。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项目,对场地、使用、体系建设有一定的要求,申请院校满足和遵循以下条件方可进行申请。
(1)场地要求:合作院校提供相应符合要求的空置实训场地;
(2)院校需组建校内实训专业教学体系研究团队(至少2名具备BIM教学经验2年以上相关专业专任教师,并且要求项目负责人至少有3年以上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与企业共同研究及执行实践条件建设体系;
(3)实训基地建成后,愿意对兄弟院校公开,积极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组织观摩学习,推广建设与教学经验。
序号 | 项目 | 建设要求 |
---|---|---|
1 | 可持续价值工程造价实验基地 |
建设内容: 以新清单为建设背景,价值工程为内核,深度融合碳计量、BIM+全过程管理、工程造价大数据及市场化等数字化技术及软件工具,引入企业案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打造理实一体的系列课程、运用AI教学平台实现学练考一体化的教学管理。 建设标准:
1.满足 30 人以上教学,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专业特色,培养具备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能力和低碳决策思维的新一代造价工程师。系统性提升建筑项目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综合价值,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 |
2 | 智能建造实验室 |
建设内容:
1.实验室应融入智慧监测、智慧管理、建筑机器人、物联网等先进智慧施工技术,通过在该实验室进行智慧施工实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智能建造中常见的新型技术; 建设标准:
1.满足 30 人以上教学,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手段发现并解决施工现场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
3 | 城市生命线实验室 |
建设内容:
1.实验室应融入国产数字化道路、管线BIM软件、虚拟仿真软件以及CIM平台,配合搭建实体沙盘、布置机器人、探测器等硬件。 建设标准:
1.满足 30 人以上教学,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手段发现并解决施工现场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
4 | 道桥监测检测与加固实验基地 |
建设内容:
实验室需包含两大核心模块: 建设标准:
空间配置:标准化实验室空间满足30人以上教学,实训室建设面积不小于90平; |
5 | 绿建低碳BIM多专业协同实验室 |
建设内容:
1.实验室应融入基于国产图形平台的BIM一体化软件和设备,支持多专业协同的BIM建模、绿建分析和模拟。 建设标准:
1.满足 30 人以上教学,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与评估的能力。 |
6 | 智慧城市实验室 |
建设内容:
1.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进行智慧城市教学,让学生掌握CIM的基本概念、特点、优势及其在城市规划、管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能,使其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和展示;能够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资源,了解如何利用CIM技术进行定制化应用开发。 建设标准:
1.满足 60 人以上教学,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手段发现并解决施工现场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
7 | 装配化装修全流程数字化实训基地 |
建设内容:
1.核心技术模块: 建设标准:
1.面积不小于80平米,划分BIM设计区、虚拟仿真实训区、数字化管控区,功能分区清晰,满足30人/批次实训。 |
8 | 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实训室 |
建设内容:
1.BIM与虚拟仿真实训室: 建设标准:
1.面积不小于300平米,划分智能检测空间、虚拟仿真实训室(BIM实训室)、结构健康监测空间、建筑加固工艺实训空间,功能分区清晰,满足40人/批次实训。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结合行业应用情况与院校合作,共同组织行业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就此项目期间提供专项软件使用权支持价值总额20万元/项,供申报学校及教师完成项目建设。
(1)拟支持35项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建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期起为1-2年;
(2)选派技术人员根据立项项目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技术和材料支持,保持双向沟通和交流;
(3)在项目结束之际,进行项目评审。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巩固建设成果,并为公开共享建设成果给所有学校做准备。